WFU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ENCHANTED study的個人想法


作者:12月打了3個tPA的神經醫.施懿恩




簡介


這個研究其實不是整個都 low dose,而是 Maintenance 才是 low dose
Loading 0.09mg/kg兩個arm一樣
Maintenance 0.81mg/kg vs 0.51mg/kg


統計方式影響結果


依研究設計來說沒達到 non-inferiority
但依統計學理來說是可以達到 non-inferiority (以後 stroke trial 應該全面使用shift-analysis)
Safety 的確 low dose 真的安全

現階段美國 AHA stroke guideline 還沒將這研究列入,我也很好奇他們會怎樣來評讀這個結果。


個人選擇


目前還是用 standard dose 治療,除非年紀 >80 or 3-4.5 小時等等健保未給付之情況。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個人的呼吸中止症經驗


作者:覺得呼吸中止症很痛苦的神經醫.施懿恩




呼吸中止症的簡介已經有太多好的文章了:可以看這看這


我有呼吸中止症


大家知道我很久以前就知道自己有呼吸中止症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彰濱秀傳經過魏誠佑主任診斷過,但因為一直想要減重來改善,所以沒有用正壓呼吸器來改減睡眠。


拉長睡眠無益


後來離開前東家秀傳醫院後,因為距離到下家東家澄清醫院工作還有兩週的時間,所以嘗試用拉長睡眠的時間來試圖改善睡眠品質,結果答案很明顯,那即是 12 小時的睡眠時間對於睡眠品質是完全沒有幫忙。

這個體驗在環島旅行放鬆身心的過程中仍然沒有改觀。


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

【快報】12月9日:中風趨勢來到一年最高位


作者:前幾天開始在打 TPA 的神經醫.施懿恩




上周四開始又感覺到中風季節的來臨,剛剛查了一下,果然 Google trend 的中風趨勢來到一年最高點,我的感覺是還沒到頂,請各位朋友注意一下身邊的親人,尤其是血壓一定要定期測量。


三大重點


血壓:BP < 140/90
血脂:LDL-C < 100
血糖:Sugar < 120/180

中風以預防為先,治療為中,復健為後,千萬不要因為三高沒有症狀,就不治療哦。


最新的中風趨勢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頸動脈狹窄除了放支架以外,藥物的積極治療成果也很不錯


作者:覺得這個很值得做SDM的神經醫.施懿恩




先講結論


2003 年開始依 ATP III guideline 做為血脂治療的依據,明顯的減少了全阻塞的發生比率。

如果有積極的藥物生活治療,嚴重的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後來中風的機率其實很低 (3年僅1.11%)

減少中風及全阻塞很有可能跟 statin 減少 microemboli 的減少有關(從 2003 年前的 12.6% 降到 3.7%),除此之外,也可能跟粥狀斑塊惡化速度減緩有關。

目前台灣腦中風學會治療指引甚至在2016年最新的抗血小板藥物指引上提出雙抗的選擇
輕度功能受損之近期缺血性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之病患,且合併缺血側顱內灌流腦血管 有單一處狹窄達 70–99%,得經醫師評估利益及風險後,合併使用阿斯匹靈(每日 100–325 毫克)及 clopidogrel(每日 75 毫克)90 天,其後續用單一抗血小板藥物(Class IIb, LOE B),並 配合降血壓治療、血脂控制、血糖控制及生活型態調整,可以預防缺血性腦中風復發。

是以目前除非我們認為患者的阻塞很明顯可以在短期內造成患者的中風,不然以藥物治療是第一選擇。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EXPEDITION1-2】Solanezumab對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症無效


作者:認為 Amyloid or tau protein 不是阿茲海默症病因的神經醫.施懿恩






重發原因



Solanezumab是新型失智症藥種


Solanezumab 是針對 Aβ protein central domain 發明的人類單株抗體,由於mechanism和之前藥物不同,醫藥界對之皆寄予厚望

在 phase I 和 phase 2 clinical trials 發現用藥後受試者血液中和 CSF 中 total Aβ 會上升,其他 unbound Aβ1-40 , unbound Aβ1-42 濃度也會改變。證明這個藥的確可以幫忙腦部清除 Aβ protein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醫院的藥品委員會「進一退一」的原則合理嗎?


作者:覺得「進一退一」的原則很八股的神經醫.施懿恩




進一退一的管理原則


如果Kevin Durant要來醫院,醫院會把Stephen Curry交易出去?

好好好,我知道這個比喻有點牽強,但近年來各醫院的藥物管制委員會都提出了「進一退一」的原則,以避免浮濫的藥物選擇讓醫院管理藥品及庫存量拉高,持續增加管理成本。


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初步介紹


作者:覺得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很棒的神經醫.施懿恩





相關個案


56歲的李先生因為心肌梗塞致大腦中風左側全癱,家人希望他能持續住院復健。
78歲的老爺爺因為右側大腦中風合併左側偏癱,家人希望老爺爺能持續住院復健。

腦中風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的結果:前者未過,後者通過。


資訊太少,心魔太重


我們發現一般民眾其實沒有啥管道了解這個計劃,而且有許多錯誤的耳語讓他們做出不加入這個計畫的決定。人性也讓很多人一開始就對於這個計畫有很多疑慮,覺得好像會被騙去一個比較差的照護方案而拒絕。(像流感疫苗跟免費癌篩都是同一道理接受率反而低)

所以我決定先寫初步的介紹,我也歡迎有問題的人在 Facebook 提出你的問題(描述愈清楚愈好)。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提供用藥史是病人義務,不是醫師責任


作者:覺得對自己藥物負責很重要的神經醫.施懿恩




常見場景


初診患者,進門診前沒有量血壓,來了以後說完主訴,做完身體檢查,開始問藥物史,回了一句話:「我的藥電腦都有!」


當年美意


當年健保署為了讓患者的藥物可以在緊急時刻利用電腦查到,以保護昏迷病人的美意,現在卻變成患者推卸自己了解自身藥物的藉口,說一句「我的藥電腦裡頭有」就把責任推給醫師。


2016年11月20日 星期日

神經科觀點下的糖尿病治療20161118@澄清醫院兩院全院演講


作者:希望再也沒有糖尿病截肢的神經醫.施懿恩




演講實況我放在 Facebook 的 部落格專頁,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臉書看看以對照後面的演講設計思路。


演講安排


原本預定12月才會上場的一場演講,因為臨時狀況往前挪到11月。電話裡說我早就準備好了,其實我很清楚目標受眾不一樣,要講的東西不一樣,整體內容一定要花很久的時間來準備,所以一整週我都在準備演講內容,更不用說臨時受託去defense進一退一的演講。


受眾需求


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因為護理教學很受歡迎,所以無時無刻都有滿滿的護理實習學生,所以大致全院演講如果講太學理的東西。一來容易「藍瘦香菇」,二來在一大早就講太多理論,應該會有催眠大會的效果。另外如果講的東西太過神經專科,一來對他科無益,二來很難說服別人花時間來聽。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


作者:已經是糖尿病前期的神經醫.施懿恩




胰島素明明就是補品


不知道為什麼我所照護的糖尿病患者有一部份患者認為自己身體虛,很愛買東西來補,每次我遇到這類的患者,我常會跟他們說真的要補就補胰島素好了,因為許多糖尿病患者其實體內胰臟分泌的胰島素早就不夠了,可惜因為給藥方式還是扎針,多少還是會不舒服,所以接受度一直不高。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能不能將你的症狀說清楚一點?


作者:覺得全身常常不舒服的神經醫.施懿恩




全身不舒服!


不論是哪一科醫師,我相信最怕的就是自己的症狀講得不清不楚的患者。舉凡全身不舒服、全身酸痛、發昏、火氣很大都是這一類,當然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希望這樣說可以得到吃到飽的全身健保檢查,事實上要知道這是不可能達成的,因為健保他有一設限,胡亂開檢查的人最終會被抓到因為檢查超過同儕太多。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新增中風醫學專區


作者:覺得 Google trend 很厲害的神經醫.施懿恩




大數據的力量


因為上周覺得中風患者突然增多,所以查了一下 Google trend,結果中風果然增加,所以就索性在網誌頁籤加上中風醫學,並且在開始就放上 Google trend 的台灣中風趨勢,藉由數據的力量來推演中風的趨勢。

2016年11月9日 星期三

焦慮竟然可能增加腦中風風險


作者:看門診經常很焦慮的神經醫.施懿恩




重點


焦慮可能增加中風風險達14%,焦慮症狀嚴重應尋求身心科醫師評估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蔓越莓無法治療及防尿道感染


作者:覺得蔓越莓很好喝的神經醫.施懿恩 




這不是舊聞了


有關於蔓越莓實質無法治療尿道感染的學術文章,其實很早就已經刊登了。

但有關於「預防」,則即使是在國內的專業期刊的中文文章都可以看到這類「可以預防尿道感染的字眼」,這當然2008年當年 Cochrane Review 的結論所致。

但因為 Meta-analysis 所收錄的一篇 RCT,受試者高達50%沒有繼續治療,所以這個結論一直被質疑,後續多篇 RCT 亦一直證實蔓越莓無法預防尿道感染。

最近這一篇刊載在 JAMA 的文章更是證實了無法預防尿道感染。
而期刊的評論更是直接下結論:


Any continued promotion of the use of cranberry products seems to go beyond available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rational reasoning
後續在蔓越莓相關食品去推動可以預防尿道感染的宣傳都已經超過目前所知的科學證據。
It’s time for both doctors and the popular health media to move away from cranberry cures
醫師及大眾健康傳媒需開始不再提蔓越莓的醫療功效。

因此即使是先前有Meta-analsysis的證據,實質已經宣告蔓越莓無法預防尿道感染。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低蔬果者使用綜合維他命可減少20%中風死亡率


作者:蔬菜吃得有點少的神經醫.施懿恩





重點摘要

40到80歲為主,對象是一天小於三份蔬果的低蔬果攝取者,主要將綜合維他命用量分為規律/偶爾/沒有吃,發現可以減少中風死亡率:相對不使用者可以減少20%。


臨床意義


換算 NNT (Number need to treat)一年吃綜合維他命需要幾個人吃才能減少一個人死亡。減少中風需3025人,缺血性中風需3355人,出血增沒有差別。

打流感疫苗可減少因中風死亡率達65%


作者:還沒有六十五歲但還是很怕生病所以去打了疫苗的神經醫.施懿恩




【感謝張廷宇醫師指正】,是減少各種病因死亡率,其中減少中風死亡率達65%,而不是中風發生率達65%。


這一週打了疫苗沒有啊?


流感疫苗黃金週只剩幾天了,你打了嗎?


目標讀者


家中有公費疫苗對象卻還沒有打疫苗的人
覺得流感只有青壯年會得的人


自費疫苗缺貨,公費疫苗乏人問津


今年的流感疫苗有一個特色就是公費疫苗打得不好,反而是一般不符合公費標準的自費疫苗賣到缺貨。主要的原因就是2016年初的春節流感重症超過1000人、死亡超過100人,而且有許多人是青壯年族群,也因此造就了今年自費流感跟公費流感的需求落差。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糖尿病前期增加腦中風風險


作者:覺得糖尿病前期蠻可怕的神經醫.施懿恩



第一作者是台灣人


第一作者是台灣嘉義長庚醫院的神經科李孟醫師,他用整合分析的方法和世界各國醫療團隊合作完成這篇文章


糖尿病前期不同定義影響結果


空腹血糖依目前 ADA 診斷空腹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方式100~125,沒有看到未來中風的相關性。

空腹血糖依目前 WHO 診斷空腹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方式110~125,則看到未來中風的相關性+21%

如果針對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 去做追蹤,那麼可以發現中風的risk ratio 可以上升到+26%

健保給付規定脫離實質標準治療準則過多之例:隱球菌腦膜炎


作者:覺得死亡率從10%到30%的治療差太多的神經醫.施懿恩




匡亂反正是這系列的目的


想讓大家了解,即使是健保藥品給付規定或是疾病管制局所列的治療常常都是過時或是不正確的,網路的資料有其參考性,但一般人想真正了解治療醫師有沒有跟上最新治療有時候很難,但如果你問對問題,常常你可以了解你是否找到最好的醫師。

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藉著這個主題,讓大家了解有時候醫師要求患者自費或是只能開一週藥物是因為健保署的藥品給付規定所限制。本來任何一個保險就不是全部都保的,我們醫療人員只能依照規定用藥,如果有更好的選擇,就跟患者說明自費理由,儘力用上最佳的治療。

也請大家不要用中二的想法去說你這醫院怎麼不努力找社福資源來補助呢?如果真有辦法,我們也懶得去跟你說明需要自費了。


血液中茄紅素愈高,中風發生愈少


作者:不喜歡吃蕃茄的神經醫.施懿恩





食療是人的本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就是不分東西,只要是藥,大家敬而遠之,如果聽到只要打一針,那接受度就會上升許多,而只要是食物,不管多荒唐的說法大家都會嚮往甚至實行之。


糖尿病偏方最多


身為糖尿病照護醫師的我,最明顯可以感受到大家對於偏方趨之若鶩,包括燕麥、苦瓜、秋葵水、青檸檸燉雞及紅心芭樂等等,這些由來以久的糖尿病偏方,一直高居各種報章媒體的最受歡迎文章。(你有注意到它其實算是行銷文嗎?)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工作相關的要求和自我能決定的程度和梗塞性腦中風相關


作者:還好當住院醫師時沒中風的神經醫.施懿恩




新聞剪影


醫師上班32小時中風 長庚拒付退休金敗訴

長庚認為,張醫師本身有高膽固醇情形,且值班時也可以休息,並非連續上班32小時,認定張醫師不是職災拒付退休金,但遭法院打臉,判付181萬餘元退休金。

先不論連續上班32小時是否違法(天殺的責任制還有非勞基法保障),直接看看醫學上的文獻怎麼說。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10月31日到11月4日是流感疫苗黃金周


作者:已經在第44周跑去打流感疫苗的神經醫.施懿恩




圖片來源:疾病管制局

流感重症人數起漲點到


還在觀望不確定要不要打流感疫苗的人,自己來看看這個圖,股市老師都說過 n 百變的起漲點就在42周,跟去年延到52周才開始起漲的狀況完全不一樣。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所有人都該知道的「健保給付規定」以及其影響


作者:認為給付規定是必要之惡的神經醫.施懿恩




台大婦產科施景中醫師賠錢救人事件


簡單的說就是某一個藥物施醫師認為要用,但健保給付規定未給付這樣的個案,需自費使用,因為狀況太緊急了,加上事前問過患者經濟狀況不佳,所以施醫師決定直接使用,打算事後尋院內善款支付這個藥物。

事後當然大眾很愛施景中醫師,也開始有聲音檢討怎麼會讓醫師賠錢救人。不過先說賠錢,其實是因為患者經濟能力不許可,但為了救人,施醫師打算用社福的方式補足這個自費藥物,所以實際應該沒有賠錢。事情的爆點主要是下面這條新聞。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打一針糖尿病會好?沒錯,如果你是一隻……


作者:覺得打一針到腦室好像有點可怕的神經醫.施懿恩




前提


因為身為糖尿病共照護的醫師,其實除了神經科的患者外,大約有 12% 的患者是來看糖尿病的,這些患者或多或少都有所謂藥物服從性的問題,有的比較輕微,偶而會忘記吃藥,有的比較嚴重,認為有吃也沒有比較好(生存者誤差,因為比較差的大概都 GG 了),有症狀再吃就好(大多數是手腳麻,身體酸痛)。


偏方常用話術


最嚴重的就是聽信了偏方,而大部份的偏方特色就是誇大他的治療效果,完全不提他的副作用,最誇張的還會勸你不要併用西藥,這些患者在門診的標準動作就是跟你說他家裡還有藥,只想要追蹤抽血。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糖尿病跟認知功能衰退有關?


作者:很常失憶的肥胖神經醫.施懿恩




前提


過往已發現第二型糖尿病與認知功能表現有相關性。已存的糖尿病也被發現在年老女性以及嚴重糖尿病患者中可以惡化認知功能。這樣的相關性尤其是在糖尿病中年發病,持續時間較長。

但有些研究認新發生糖尿病跟認知功能惡化無關。在大於65歲患者新發生糖尿病(老年糖尿)的狀況則不明。


研究重點


老人中(65歲)
1.糖尿與認知功能
2.種族差異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腦中風再發之預防@中港澄清醫院 for 腦中風病友會


作者:差點變成夜市叫賣哥之神經醫.施懿恩




受眾輪廓


之前其實已經在這種場合講過很多次演講了,不過以前的受眾比較偏向是一般大眾,這次比較不一樣是針對腦中風病友的演講,受眾的輪廓其實很明確,只是有點擔心內容已經跟之前的演講重覆了。


主題思考


但還好是今年只辦這一次病友會,至少十個月內沒有人講過我這主題。所以就擬了一個最有需求的主題:腦中風再發之預防。

其它的主題包括腦中風之復健或是家族腦中風之可能都有他的賣點,只是想到我的能力以及想過一年一次演講最重要的題目該是什麼後,就放棄上面兩個主題。


抗憂鬱症藥物有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中風神經保護劑


作者:每天都擔心病人病情的憂鬱神經醫.施懿恩




本文將刊於最新一期《中風文摘》(ISSN 2073-2376)


前提:


目前不論是台灣或是歐美各國仍未將憂鬱症藥物做為中風之標準治療,憂鬱症藥物是否使用仍依憂鬱症有無來決定。


情緒與中風


在我們的中風病友中,其實有很多的患者,中風完以後除了肢體力氣、語言能力,以及認知功能受到影響外,有一些患者會產生情緒上的問題,其中憂鬱症就是其中之一,對於中風專家而言,重要的是這些憂鬱症會來帶什麼影響,另外就是憂鬱症是否會增加中風發生率及其嚴重度,更重要的是藥物是否可以幫助中風的恢復。

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公共衛生系統思考


作者:希望糖稅能讓自己減肥的神經醫.施懿恩




減稅經濟就會好?


線性邏輯一般來說對於事實的說明是很方便的,所以減稅經濟就會好,發現金券大家就會增加消費各式各樣的做法不論是國內外你會看到是經常看得到的。

因此開始就有人推動所謂的糖稅,希望增加高糖食品的價格來壓低大眾的使用量,希望之後能夠讓大眾肥胖的速度減緩。但是真的有效嗎?好像就比較少人在意。

系統思考的重點就在於他突破了「若 A 則 B」,若「非B 則非 A」的線性邏輯,他加上了回饋和網路效應的想法。當年2009年的消費券,現在回頭看就是典型未能用系統思考所作的政策。



Ceftriaxone和Calcium gluconate注射間隔不需要48小時以上


作者:常常在打Amphotericine跟Ceftriaxone的神經醫.施懿恩 




photo credit: Twm™ via photopin cc


前提





文中的第三代抗生素應該是指ceftriaxone,美國FDA在2009年revised的內容:第三代抗生素(ceftriaxone)與葡萄酸鈣可接續施打,只要施打之間將注射管路完整沖洗即可。

所以已經不再要求要間隔48小時以上了。

台灣男人比起女人,更不是酒咖


作者:怕中風但喜歡喝酒的神經醫.施懿恩





台灣人不是酒咖


之前很熱門的新聞就是發現台灣人不是喝酒咖。將近有半數台灣人體內基因缺乏 ALDH2,若每天2杯紅酒,將來發生頭頸癌和食道癌的比率就比正常人高50倍。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2016/10/15參加新思惟「網路時代之個人口牌工作坊」心得


作者:前後至少有十個部落格的神經醫.施懿恩




初衷


其實我兩年前就想報這個班了,只是因為初期我投資太多書籍又學不好,所以反而有一種套牢的心態,認為自己只是資質差了一點,想說慢慢學總有一天部落格會寫得很好,就跟簡報自己學會跟蔡依橙一樣報得很好(科科…結果永遠差很多)。


兩年中


兩年中,我還買了專屬網域名稱,準備好好寫網誌。大家如果看到我的Brainvestor大腦投資,就知道其實他定位是玩票性質的,累積了四五年,人數終於來到了60000人,來看的人很大的一部份是在 Google random search 引會過來。

後來我也寫了一些醫療部落文,但很明顯游走於嘩眾取流量的大眾文喝咖啡可以減少心臟病和專業文 CSPPT RCT 第一個中風的 Primary prevention 成功的藥物竟然是葉酸,想要走雅俗共賞的路線,但又怕流於報章雜誌的個案文,真的是左右為難。

在腦外傷病人放置腦壓監測器無益


作者:只是想要救人的神經醫.施懿恩




新聞提要


二○○五年九月,陳騎車自撞樹木受傷,開刀清除腦部血腫後在加護病房觀察,三天內,昏迷指數從恢復八分,又下降至五分,家屬見狀轉院,昏迷指數降至三分,檢查發現腦內大量出血造成腦部壓迫,再次開刀。

家屬認為醫師有疏失提告求償,醫審會三度鑑定,均認為醫師未替陳男裝置腦壓監測器,致未盡早發現陳男顱內遲發性出血,造成第二次腦創傷留下後遺症,一審原判賠二千八百零六萬元,雙方不服上訴,二審再判醫院等要再賠五百三十五萬元,共三千三百四十一萬元,可再上訴。

銀杏預防不了中風、失智


作者:覺得銀杏很美但不要亂吃的神經醫.施懿恩




photo credit: aurelio.asiain via photopin


緣起


雖然台日友好


幾乎每個去過日本的人都聽過銀杏可以預防老人痴呆,所以很多人都買銀杏回台灣用來補腦。還有一說是可以改善循環,衛生署給他的定位也是循環輔助劑。但其實銀杏不論是對於老人痴呆或是循環輔助醫學實證也都證實和安慰劑無差別。

10月19日 台中廣播FM100.7「文真 - 大家來開講」訪談


作者:娃娃音的神經醫.施懿恩




緣起


今年7月剛來澄清醫院中港分院,所以在長官的安排下,於10月19日至台中廣播電台作廣播訪問,這也是我第二次到廣播電台了,上一次是高中時到正聲電台的袁永興節目去拜訪。

中風的第一個初級預防成藥物竟然是葉酸


作者:還沒有高血壓的神經醫.施懿恩




重點


這是我所知道對於缺血性腦中風的第一個成功的初級預防臨床研究。(目前健保對於葉酸的給付規定較嚴,需自費購買)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超急性梗塞中風」臨床治療路徑


作者:自豪技是打造 TPA team workflow 的神經醫.施懿恩




為什麼需要臨床治療路徑


由於各種因素,超急性梗塞性中風是一個相當適合使用臨床治療路徑的領域,這主要是因為現今醫療技術的推展,使得時間因素在中風的急性治療成為一個決定性因子。另外治療上需要整合多種科別的技術及周邊醫療的工作流程,也因此決定一個醫療機構能否成為醫學中心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中風醫學。 

臨床治療路徑利用一個甘特圖,可以讓每個科別的工作人員,知道自身工作的重要以及對於後面醫療的影響力,更可以了解同時間還在進行的工作有哪些,讓路徑設計者能夠最佳化工作流程,讓時間這個因素的消耗減到最低,並且配合通訊科技的發展,得以將不必要的交通、等待時間減少,並且提高所有工作人員的信心和配合度,完成超急性梗塞性中風的治療。

TPA drug delivery 之確實性



作者:第一次打 TPA 就是全壘打.施懿恩



TPA 機緣


因緣際會我人生的第一個 TPA 就是全壘打型的:From locked-in syndrome to complete resolution。(打 TPA 時間 6 分鐘) 

「沒有打出血的 TPA」常常被我拿來說嘴,實際上這也的確是很少見到的記錄,甚至是我在台北榮總總醫師時期最自豪的一件事,那就是標準化的 TPA 治療。 事實上我常常在 loading 完 TPA 之後就可以看到患者的大幅症狀改善。那種改善,如果看到過一次後就很難忘懷。

後來因為當了一陣子游牧神經內科醫師,所以大致來說到了一家新的醫院,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 audit 整個 TPA 的 workflow,不過到了比較成熟的醫院,其實大部份的作業都已經做到位了,能夠改善的就剩下 drug delivery 的部份了。

所以我就講我最常發現的問題。 

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

2016 圖像視覺輔助工具競賽記實

作者:有神人當朋友真好.施懿恩




緣起


一天好友彰濱秀傳紀念醫院藥劑科羅振旭副主任傳 FB ,問我對「顏面神經麻痺」有沒有研究,身為神經內科 EMG lab 六個月的學徒,當然很有自信地跟他說「有啊!」事實上我還自認為個人治療是最前端的西醫實證醫學。馬上獻寶給他看我的衛教單(那時已經離開秀傳到目前澄清醫院工作了)


大於50歲成人應該考慮自費施打的「皰疹疫苗」

作者:自己曾經長過脖子皮蛇的神經醫.施懿恩






簡介:


據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之中會得到皮蛇,其中約有1/3的人會產生神經痛的後遺症。皮蛇的致病原其實就是小時候造成水痘的皰疹病毒。這些病毒在被免疫反應壓制後會躲在我們的神經根裡頭,然後伺機而動,產生皮蛇甚至眼皰疹。

而目前針對病毒的預防,最有效的就是疫苗了,以目前台灣現有的皰疹疫苗,一般建議在50-80歲的患者使用。

顏面神經麻痺


作者:圖解學習者.施懿恩





簡介


在春秋季節,常常會在門診看到患者產生突發性一連串包括「嘴巴歪斜、口水外流、眼睛閉不緊、味覺異常、耳後痛、耳朵怕吵」的症狀。其中大多數患者僅有顏面神經受到影響,也就是「貝爾氏麻痺」,少數患者因帶狀疱疹病看感染而有後耳或外耳產生水泡紅疹的其它表現。


診斷


一般有經驗之醫師可就病史及神經檢查診斷,另外可利用神經生理檢查,來幫助診斷與預測未來恢復情況。